“资深无偿献血者”妻子用血难?记者独家对话当事人
你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最相应,佛就对你说《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最重要。
因此,内迁各族多假托古代华夏圣贤作为本族的祖先,以便在血统、地缘方面为本民族所建政权制造理当居中华正统的根据。(二)孔子的尊王思想实际上也体现了他的大一统观念。
亮謂之曰:‘中國饒士大夫,遨逰何必故鄉邪。因此我们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一方面体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仁爱和博爱思想,另一方面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于各民族如兄弟般和睦共处,最终实现天下一家的大一统局面的政治诉求。至南北朝时正式形成中华一词。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不闭,是谓大同。这两段话表面上是在强调王(天子)至尊无上的地位,实际上都是在论述以王(天子)为核心的政治大一统的意义。
为实现和维护大一统王朝,历代中央王朝(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治理方式多采取以因俗而治为主要特征的羁縻、怀柔政策。传说《公羊传》的作者公羊高为孔子弟子子夏的弟子,亦即孔子的再传弟子。这最后一观,贤首国师《华严发菩提心章》称为周遍含融观,共有十门观法: 一、理如事门:事法性空,相无不尽,事无别事,即全理为事,但事还是事而不是理。
冯焕珍教授: 佛教的法分两个层面,一个是证法,证是证明的证,证法就是如来亲自觉悟到的法。远懈怠者即疏远懈怠习气重的人。如菩萨布通过施一法证入禅定,可以说他的行法只有尽虚空遍法界的布施,而没有其他行法,这叫做纯。八、乐学世论巧术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
好在这里的师父慈悲,末学当向师父汇报学习心得,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这里,为求简洁,我们不妨引用《贤首品》里面的几个偈颂了解菩提心的内涵: 菩萨发意求菩提,非是无因无有缘,于佛法僧生净信,以是而生广大心。
何等为十?所谓在母胎中示现初发菩提心,乃至灌顶地。将从礼敬诸佛到恒顺众生等普贤行愿所有功德全部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他们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愿他们有善皆成、无恶不断,愿他们关闭恶趣门、敞开涅槃路,愿代众生受一切苦果,愿所有众生悉得解脱、成就无上菩提。(鼓掌) 营员5: 好,谢谢老师。只有普度无量众生,才能真实利乐有情。
佛教的信仰,第一是信佛。在众多可借言说表显佛果的因位中,最能彰显佛果的则是修因最圆满的等觉位。面对尽虚空遍法界无量微尘数诸佛菩萨,以清净三业诚心忏悔自己过去所造罪业,观所造恶业虽然无量无边,但本性空寂,毕竟不可得,从而断除执著、不造新殃。但是法藏大师的上首弟子慧苑法師并不尊崇师说,他认为法藏的判教只是在天台智者大师藏、通、别、圆的化法四教上加了一个顿教。
二、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一真法界境界太妙、太深、太高、太广,《华严经》除了直接阐明事事无碍的道理,还借助种种事相显明此理,以便信仰修学此法者理解。
我想问一下教授对此怎么理解? 冯焕珍教授: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佛教为什么拒绝实体呢?实体是凡夫妄想出来的幻相,是一切执着的根本,但凡有实体见的人一定会产生执着,这是凡夫的境界。
如一个微尘,一切法莫不如此。作为佛教徒,皈依三宝要具足皈依佛、法和贤圣僧,参华严禅者也不例外。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华严禅主要是由普贤菩萨传出来的,被称为普贤法门,参华严禅者皈依普贤菩萨,主要是为了尊重佛法传承。于天宫殿入正定,于空起定心不乱。面对空心病患者或虚无主义者,佛教只需叫他放下人生无意义的恶见,就能将他的生命拯救回来。
三、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今天,我们也想在华严思想、佛教思想方面有所研究,刚好能请到主要研究隋唐时代佛教思想的冯老师来宣讲,又为华严寺增添了一大胜缘。
冯焕珍教授: 好的,我明白了。一真法界法尔如是,性相如如,不增一毫,不减一分,这是其本性,华严禅者要依此法界本性修行。
同时,此树叶是此树叶,彼树叶是彼树叶,它们各安其位,丝毫不乱,这叫做不同。虽然信仰了大乘法、发了菩提心,但是整天不务正业,专心学习世间学问,甚至邪魔外道。
营员4: 没有没有,我只是说我无法理解,可能大部分人理解了。在华严经中,这十种法义都呈现出相即不二的关系:教是即义的圆教,义是即教的实义。二、华严禅的次第 要进入华严一真法界,需要做什么工作呢?当然要修普贤法门。第四是十回向位,即圆满十行后修学回向行的阶位。
这种隐显自在的现象,中国古代的《易经》也有所揭示,只不过它讲得很简略、很古奥,不像《华严经》讲得这么显豁和透彻。一真法界万象森罗为多,万象森罗中的每个法为一,其中任何一法与其他所有法之间相摄相入、圆融无碍,这叫做一多相容。
十、普融无碍门:一切事法与一事法同时相对而言,各有前面两重四种关系,普融无碍。法、报、化三身是一即三、三即一的关系:由本垂迹,总唯有一个法身,别开为法、报、化三身,依法身体显现报身相,依报身相显现化身用,这叫一即三。
华严禅境叫做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佛果真空妙有境界,其真实体相用无量无边、无穷无尽、不可思议,佛陀开演的诸乘教法都以这个法界为所依。什么叫华严圆教,什么叫方便小教?本来,佛所说的法都是醍醐一味,无别异味,但众生根器有上、中、下之分,佛陀既不对上根器众生说方便小教,也不会对中、下根器众生直接说华严圆教。
第八会《离世间品》,先说五位因,后说八相果,叫做出世因果,也叫作成行因果。喜欢声闻、缘觉这种小乘法,不愿发尽未来际受生六道度化众生的菩萨愿,急求自己得到解脱与涅槃。菩萨听闻,欢喜顶受,与如来心心相印。对未得解脱、未证涅槃者,既不肯亲近,也不肯教化。
冯焕珍教授: 没错,我正要讲这个问题,请你先停下来(鼓掌)。我们这个地方属于花都,叫做中花,这是另一大因缘。
理是即事的法性,事是称性的妙相。这是为了说明一真法界中的万法是和而不同、不同而和的万法。
第三个境界中的杯子是真空妙有的杯子,杯子的真空性令其超越了凡夫境界的杯子,杯子的妙有相令其超越了偏空境界的杯子,但杯子还是这个杯子,这是禅的杯子。三、华严禅的观法 下面我再讲一下修圆顿止观的观法。